今天在群里,看到同事推荐一本项目管理的书,其中贴了一个和变更有关的模板。
看到这个模板,基本对这本书不报期望了。
里面至少有了几个关键要素:
1,有变更提出人,却没有甲方变更确认人,变更是随便都可以接受的吗?难道还准备拿这个变更单,走一个oa审批流程?
2紧急,让客户提,都是紧急,没有重要这个维度。
3,涉及变更,就会涉及费用,是否收费;变更包括了新增需求,和已有需求的改变;新增需求可以视同查漏补缺,更改已有需求,是否涉及已有工作量的作废?这个如何算?
4变更,就要有基准,变了什么,影响有哪些?除了第三条的费用,还包括与其他需求的重复甚至相悖,工期等等。这个影响评估在哪里?
从模板的样式,可以代入应用场景。这个模板的应用场景是:
一个变更提出人,一次可以提出n多个变更,并且可以自己定义变更是否紧急。定义紧急,就意味着变更都是要做的,只是哪些先做,哪些后做。甚至如果都定义了紧急,就意味着一起开干。
建设方项目经理的意见在最下面,以这个模板的样式,他的意见是对着所有变更需求,他能有什么意见?是否接受、是否有工期影响、是否有费用增加,是针对每一条变更的,不是针对一个变更单的。
我实在想不出哪个项目,可以适用上述模板。这就引发了我第二个话题:不要找模板,最好自己编写模板。
网上这类模板很多,如果自己不想百度,可以花上几块钱,知识付费去淘宝买。
几块钱的知识,有什么价值。找模板,纯粹是忽悠领导。
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编写模板,编写模板的过程,也是经验复盘的过程。
每个模板,都是对应的使用时点;这个时点会面临的具体问题;了解问题的本质,再去编写模板。
针对问题解决,我们一般会有五个过程步骤:发现问题-》识别问题域-》分析原因-》可选方案-》规划选定方案的具体措施。
解决问题,期望目标有三种:追求理想、防范风险、恢复原状。
五过程和三目标,可以画出一个二维表。然后看一看自己这个模板,适用哪几个场景:应用在五步走的哪几步,可应用于哪几个目标。
以变更管理模板为例,用在发现问题(记录需求和需求背景)、识别问题域(需求类别:新增、变更)、选定方案(不做、付费做、免费做)。
变更记录中不需要分析原因,变更的客户都有原因;也不需要记录我们怎么完成满足变更,因为对于变更管理,“是否做”比“怎么做”更重要。
需求变更管理的目的,不是追求理想,而是防范风险。所以变更记录单,要对变更定性(工程量浪费--谁买单),变更后果定量(费用、工期影响)展开。而不是谁做,做什么,什么时候改完。
客户认为为了系统更完善,所以不断提变更。如果我们也这么认为,那就完蛋了。那就不是变更管理,而是需求响应。
我们要防范变更常态化。所以变更模板,不是为了记录变更内容,而是对变更定性,给予让客户认可的定性理由,最后变更收口。
如果明白这个问题本质后,你还会在变更单上写这样的内容吗?
项目管理的模板,不是ppt模板。它要的不是面子,而是里子。即便我们搜模板,也先要掌握问题本质。而一旦抓住本质,估计你也看不上别人的模板了。
周赟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f/15.html